記者從海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海鹽共有4人上榜。
此次入選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傳承人共有226人,他們所傳承的項目類別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其中,海鹽“塘工號子”傳承人陳單華入選傳統音樂類、“海鹽五梅花”傳承人朱和明入選傳統舞蹈類、“嘉興灶畫藝術”傳承人趙生波入選傳統美術類、“海鹽騷子”傳承人胡永良入選民俗類。
“塘工號子”傳承人陳單華長期活躍于各類舞臺,在“塘工號子”的編排、演出、傳承方面不遺余力;“海鹽五梅花”傳承人朱和明帶徒傳藝20多人,在嘉興等地表演五梅花100多場;“嘉興灶畫藝術”傳承人趙生波從藝近40年,積極推進“非遺進校園”灶頭畫專題培訓,2020年榮獲嘉興市灶頭畫比賽金獎;“海鹽騷子”傳承人胡永良創作編演了《姚富要富》《農民生活步步高》等騷子文書節目,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近年來,海鹽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注重對傳承人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通過培訓,不斷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截至目前,海鹽共有11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4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8名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原標題《海鹽新增4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編輯肖未)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