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博會農產品都是主打。在日前開幕的2020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其中湖南雨花非遺館算是最特別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版塊展區上大采購的氛圍,湖南雨花非遺館展區內彰顯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在300平的展廳內,不僅有江永女書、竹編、非遺親子游等非遺文創產品進行展銷,場內還設置了活字印刷、剪字、剪紙等非遺項目展示體驗區。
據了解,持續到本月3日結束的農博會,湖南雨花非遺館現場有“非遺技藝展示”、“非遺項目體驗”、“非遺文創展銷”三大區域。雨花非遺館旨在以非遺技藝為核心,推動更多非遺項目形成產業,提升文化價值,讓世界了解中國技藝,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產品。
本次農博會,除了逛吃逛玩,還能在雨花非遺館賞學“老手藝”,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市民只要來逛“非遺”,可以隨時逛出傳統文化的新韻味。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在湖湘熱土孕育的湖湘文化中,湖湘剪紙韻味獨特,湖湘剪紙中,目前有踏虎鑿花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有衡東大橋剪紙、望城剪紙、梅山剪紙省級非遺項目3項。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南雨花非遺館由手工藝人郭存勇投資建設,通過“民辦公助”的模式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促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首創“非遺+市場、非遺+旅游、非遺+教育、非遺+互聯網、非遺+演藝、非遺+文創”六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打造 “吃、玩、賞、學、購” 的非遺主題綜合平臺。
通訊員楊越 瀟湘晨報記者徐海瑞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