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功!揚州再添世界級非遺!
大家都在看
邗江區新增1例核酸檢測結果異常人員
剛剛曝光!揚州109人……
今起,此地暫時關閉!
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摩洛哥公布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由中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順利入選。
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中, 揚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富春茶點制作技藝”位列其中。這也是繼古琴(2008年)、雕版印刷(2009年)、剪紙(2009年)之后,揚州第四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飲茶和品茶貫穿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場所、茶館、餐廳、寺院等場所飲用茶與分享茶。在交友、婚禮、拜師、祭祀等活動中,飲茶都是重要的溝通媒介。
該遺產項目世代傳承,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成熟發達的傳統技藝、種類豐富的手工制品,體現了中國人所秉持的謙、和、禮、敬的價值觀,對道德修養和人格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并通過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由中國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參與申報,其中就包括揚州的“富春茶點制作技藝”。
據介紹,富春茶點制作技藝中的魁龍珠,源于揚州富春茶社,始于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款茶是由安徽的魁針、浙江的龍井、富春自家種的珠蘭兌配窨制而成,取魁針、龍井、珠蘭的前三字合為“魁龍珠”,因三種茶分別來自皖、浙、蘇,故有“一壺水煮三省茶”之說。
— 近期熱門視頻推薦 —
記者:王鵬 王璐 王鑫
新媒體編輯:張婷婷
文字校對:王海艷
(部分內容或圖片來源于網絡,請作者及時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點 祝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