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浙江頻道
為慶祝“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申遺成功,12月9日,一場以徑山茶宴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在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舉行,向世界展現了余杭特有的新時代國際非遺活態傳承方式。
慶祝活動現場。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9日,由浙江省牽頭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次申遺工作共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徑山茶宴是重要組成部分。
徑山風景秀美,以茶聞名,唐代“茶圣”陸羽曾在此游歷,著寫《茶經》。徑山茶宴,是杭州余杭區徑山寺接待貴客上賓時的一種大堂茶會,也是我國茶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徑山茶宴從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到謝茶退堂,有十多道儀式程序。以茶參禪問道,是徑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當晚,伴隨著悠揚的尺八曲,一場展現徑山禪茶文化的表演《問茶千年》,拉開了慶祝活動的序幕。活動以“天下徑山·茶道之源”為主題,分為“徑山緣”“徑山源”“徑山圓”三大篇章,講述了徑山千百年來的“茶人茶事”。
整場活動在梵音、尺八、古琴、香道的烘托中,將原汁原味的徑山茶宴搬上舞臺,沉浸式展示、體驗徑山茶宴的十余道儀式程序,通過國樂《高山流水》、唐風宋韻《茶經》和音詩畫《徑山緣》等多個節目,多視角呈現徑山茶道起源、中日茶文化交流和徑山茶文化如今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徑山茶宴搬上舞臺。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場慶祝活動中,“新時代徑山茶的國際表達”成為一大亮點。現場,十位華僑華人被聘任為徑山茶文化全球宣傳大使。今后,他們將主動參與到徑山茶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工作,助推徑山茶品牌價值提升,推動中華文化走向國際舞臺。
活動還舉行了“詩出有茗 非遺杭茶”全球最美茶詩大賽和“我的幸福茶生活”全球短視頻征集大賽頒獎儀式。據了解,兩場大賽共吸引來自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烏克蘭、韓國、塔吉克斯坦、阿爾巴尼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參賽,真正讓徑山茶文化“圈粉”全世界。
借助申遺成功的契機,杭州市余杭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將加大徑山茶宴傳播普及力度,充分運用非遺資源,加強非遺國際傳播,講好徑山茶故事,向世界展現余杭獨有的文化魅力。(譚琴、高潔)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