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非遺品牌計劃》正式推出 擴大非遺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 7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2018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州召開。出席大會的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品牌單位,致力于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相關部署,聯合發起《中國非遺品牌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旨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以品牌的力量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適應時代需求、展現時代風采,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品質生活的新期待。《計劃》倡議培育傳統工藝知名品牌,提升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創造能力,提高設計水平和產品品質,推動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 在產權保護方面,《計劃》要求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前提下,尊重遺產持有者的創造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使非遺相關社區、群體或個人,在非遺保護、傳承和再創造中受益。 《計劃》鼓勵機制創新,通過傳統工藝工作站、品牌實驗室、工坊、相關園區等多種方式,不斷探索新機制新方式,形成非遺保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同發展的生動局面。 《計劃》還支持開拓多樣化的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增強非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良性循環,推動非遺產品升級、行業升級和品牌升級,形成標志性的非遺品牌。 在人才培養方面,《計劃》認為,應采用豐富多樣的手段,培養既尊重傳統、又勇于創新的代表性傳承人和傳承人群,重視青年傳承人的作用,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和不斷再創造。 《計劃》還對創新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立足各自優勢,以非遺為本體,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和傳播手段,盡可能地擴大非遺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標簽: ]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