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非遺過大年丨古月豆腐 品出童年味道,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聞網承辦,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協辦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1月14日火熱開啟!全省各地協同聯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系列直播、短視頻、圖文、海報、H5等多種形式立體化宣傳,集中展示全省各類優質非遺資源,陪各地群眾歡喜過大年!
1月14日至2月5日活動期間,將每日推出一張精美海報,展示各地非遺項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藝,傳統古法技藝制作的豆腐讓大家嘗到小時候的味道,品到足足的年味兒。
平山古月豆腐傳統制作技藝是起源并流傳于平山縣古月鎮中古月村一帶的一整套關于傳統美食豆腐的制作方式方法。目前,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藝可追溯的傳承譜系為第一代:李東志(1898—1971)、付玉婷(1898—1970),第二代:史風書(1933—至今),第三代:李文學(1953—至今),第四代:李三波(1984—至今)。
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藝包含著平山古月一帶乃至平山縣域內人民大眾的民俗生活演變歷史,對于研究平山地方民俗史具有很高的價值;平山古月豆腐傳統制作技藝涉及泡豆、磨豆、壓榨分離、點鹵、自然降溫等科學方式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整個傳統制作技藝體現了“民與食為天”,崇尚天然、天人合一的綠色飲食理念,具有很高的傳統文化特質。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