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曉紅 葉四清
春節期間,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此起彼伏的鑼鼓聲、響徹云霄的鞭炮聲即刻入耳。秋千抬閣、抬社豬、舞板龍、抬五帝、游花燈、唱徽劇、舞犭回……一場場非遺大戲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帶旺了鄉村旅游。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該鎮累計客流量達6萬人次。
伏嶺鎮以“來績溪過年 品伏嶺味·道”為主題,讓非遺“活起來”,鄉村旺起來。策劃實施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動,進一步擦亮“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徽廚之鄉”“中國徽劇之源”文化名片,做好非遺與旅游的結合文章,讓“非遺”成為當地春節文化旅游市場當仁不讓的“流量擔當”。并將非遺研習基地納入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與游客開展體驗式互動。
圖1:春節期間,安徽省績溪伏嶺鎮太極湖村的“秋千抬閣”正在巡游,它有著“流動的立體畫”之美譽。它分為“秋千”“抬閣”兩個部分,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清代至今傳習演繹200多年,一直備受游客青睞。
圖2:安徽省績溪伏嶺鎮北村,每逢正月初三,都會舉行舞板龍儀式,已經延傳了幾百年了,村里36歲的男丁每人負責舞一段龍身,每段龍身都會貼上紅紙,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圖3:春節期間,安徽省績溪伏嶺鎮徽劇班的老藝人正在祠堂里排練。
圖4:安徽省績溪伏嶺鎮徽劇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伏嶺徽劇從屬于另一項省級非遺項目——“舞犭回”。“犭回”是伏嶺的圖騰,敲鑼打鼓“舞犭回”,寓意鎮邪除惡、消災降福。每年正月初四晚,大型游燈結束后,村民、游客、攝影師們紛紛趕到伏嶺戲臺觀賞徽劇。
圖5:春節期間,安徽省績溪伏嶺鎮伏嶺村,大型游燈是“舞犭回”表演前的節目,全村老少點燈繞村游行,祈福來年平安。
圖6:春節期間,安徽省績溪伏嶺鎮伏嶺村,大型游燈是“舞犭回”表演前的節目,全村老少點燈繞村游行,祈福來年平安。
圖7:安徽省績溪伏嶺鎮伏嶺村的“舞犭回”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犭回”是伏嶺的圖騰,敲鑼打鼓“舞犭回”,寓意鎮邪除惡、消災降福。
圖8:春節期間,安徽省績溪伏嶺鎮石川村抬五帝、跳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春節,該村組成一百四十余人隊伍,抬著五帝、跳旗走村串鄉游藝展示,活動場面熱烈壯觀。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