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是一座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華傳統非遺文化傳承,如何讓“沉睡”的非遺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也成了政協委員們的熱門話題。
秦愛花
1月5日下午,洛陽市政協第十四屆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洛陽市同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研究院院長秦愛花作為文學藝術界的政協委員,持續關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展。
發起非遺文化公益展示平臺
從事了43年的藝術教育工作,秦愛花為什么愿意將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都投入到非遺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中?這要從她于2020年4月發起的“非遺會客廳”說起。
“非遺會客廳”線下展館
“一想到有這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沉睡在那里,鮮為人知,我就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我十分愿意利用我的力量和時間去挖掘這個事情。”她告訴記者,“非遺會客廳”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挖掘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目前已經選擇了5個合適的線下場地提供給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的非遺項目展演,也在線上舉辦了“非遺上網”公益課堂,增強非遺傳播的互動性。
秦愛花發起的“非遺會客廳”由洛陽市委統戰部指導,民建洛陽市委主辦,得到了洛陽市文聯、農工黨洛陽市委會、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的支持,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推廣,助推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助力國際文化名城建設。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與創新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此前,洛陽的“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文旅部批復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內有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秦愛花也認為這一舉措有利于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說起河洛鼉鼓、南無拳、河洛大鼓等非遺項目,秦愛花如數家珍。作為洛陽“非遺會客廳”發起人,她一直懷揣著對非遺傳承的熱情。自成立以來,洛陽“非遺會客廳”相繼舉辦公益課堂、非遺展演80余次。她表示,希望利用“非遺會客廳”平臺,讓世界聽見非遺、看見非遺、感知非遺,讓人們愛上非遺,從而為非遺傳承傳播貢獻力量。
打造沉浸式“非遺文化”展示展演新高地
“洛陽是一個非遺大市,目前有一千多項非遺項目,并且每年都在遞增,但是洛陽目前還沒有一個集中展示、展演非遺的場所。”秦愛花認為,為了讓更多人接觸非遺文化,必須選擇兼具深厚文化背景和知名度的場地作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的交流空間。
秦愛花說,洛陽的上陽宮文化產業園是河南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也是洛陽市提升洛浦公園品質重點工程和打造盛唐文化綜合傳播平臺重點文化項目,希望充分利用上陽宮遺址的獨特優勢,發揮上陽宮文化的社會效應,把上陽宮文化園打造成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展演的新地標,以此為群眾提供近距離感知非遺文化、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場所。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非遺傳承,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百姓近距離了解非遺、沉浸式體驗非遺,從而更好地熱愛優秀的傳統文化。”秦愛花告訴記者。(董蕾)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