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非遺,文化中國”
湘繡作為湖南非遺文化代表之一,緊跟著“湖南文化走出去”戰略。
細數我們的足跡,已遍布美國、泰國、沙特、阿曼、日本、韓國、印度、法國、芬蘭、意大利、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讓當地的人們欣賞到了針尖上的湖湘之美。
△歐洲時報的新聞報道
博覽會上,咱們的湘繡展位得到了眾多關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作為湘繡企業代表也是第三次參與其中。通過參與巴黎國際博覽會旨在不斷加深湘繡作品在法國當地的影響力、及法國民眾的印象。我們愿通過物品傳遞湘繡文化,而不只是顯示物品的裝飾面貌。
△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展位
展區正中懸掛著以當代著名小寫意畫家王雪濤手稿為藍本的通景雙面繡《合風雨花香》,脫離了傳統玻璃鏡框的束縛,以時尚簡雅的簾幕形式展出,薄如蟬翼的面料通透輕盈,無疑是整個湘繡展區的最大亮點,得到了高度的贊揚。
△正中懸掛的為通景雙面繡《合風雨花香》
她們說:“看到這些美麗的刺繡作品令人心跳加速?!?/p>
這一定是今天最美的告白了!小編想到的緣由:因為我們的作品正是Made in Heart。
△湘繡&黑科技 指紋鎖筆記本《喜上枝頭》
△現場最受歡迎的雙面刺繡團扇
△獨具民族特色的湘繡衍生品
收獲的一句句贊嘆會是我們每個邁出的步子里最堅固的后盾。
用刺繡藝術架一座友誼的橋梁,也是文化溝通的橋梁。在現場大家選購了不同的湘繡產品,有的送朋友結婚、有的送女兒結婚……用刺繡語言表達心意也不失為一種獨特的方式。
△印度一家人現場進行刺繡體驗
每一次“走出去”,除了延續傳統湘繡藝術的魅力,還要后續拓展不同渠道持續宣傳湘繡產品及文化。
第114屆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于當地時間2018年4月27日至5月8日舉行,湖南館以“湖南非遺,文化中國”為主題,集合了湘繡、苗繡、繪畫、湖大文創、洞庭珍珠等,充分體現湖南的人文、歷史、手工傳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