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昆明6月13日電 (劉怡)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6月11日至13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在云南美術館舉行。
據了解,活動期間,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圍繞“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的活動主題,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有來自云南省30余項非遺產品、非遺工坊、中華老字號在現場進行展示展銷。活動現場還將展演包括花燈、滇劇等傳統戲劇和拉祜族、傣族、納西族等多民族歌舞在內的歌舞曲藝。
此外,除在主會場舉辦展演展示活動以外,系列活動還包括“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線上活動,開展首屆“云南非遺伴手禮”評選以及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展示活動,展示非遺的價值與魅力,反映非遺保護成果及非遺與現代生活相融相映的場景面貌。
近年來,云南省非遺代表性名錄體系建設有突破性進展。2021年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云南省22個項目入選(涉及23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入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截至目前,國務院公布云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7項(涉及14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其中傣族剪紙和格薩(斯)爾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云南省政府公布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41項,各州(市)政府公布州(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15項,各縣(市、區)政府公布縣(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766項。
自2006年以來,云南已連續16年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澄表示,下一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進一步強化非遺系統性保護各項工作,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云南各民族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活力。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