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文化館到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開展拉祜族傳統紡織技藝、文化志愿者民族歌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文藝骨干班文藝輔導等多項培訓,共107人參訓。
培訓過程中,學員們展現了勤奮好學的精神面貌,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大家紛紛表示,將珍惜這次培訓機會,認真學習,提升自己,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同時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傳承工作中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得以傳承下去。
云南孟連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培訓。謝鑫瑩攝
孟連縣文化館館長朱昊彧介紹,這次培訓主要是圍繞著兩個方面進行開展,一方面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培訓,另外一方面是群眾文化培訓?!巴ㄟ^這次培訓,我們的拉祜織錦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另外一方面,我們的群眾文化在我們的群眾當中,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p>
朱昊彧表示,舉辦培訓班有助于傳承、弘揚拉祜族傳統文化,使學員更好地掌握拉祜族紡織技藝,可以在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的同時提升自我價值,推動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用拉祜族紡織技藝織出多彩的鄉村振興路。
“今天文化館的老師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拉祜族舞蹈和拉祜族歌曲,我們學的很認真,也很開心,覺得收獲滿滿?!泵线B縣勐馬鎮東乃村村委會副主任娜約說。
“通過今天老師的培訓,我掌握了更多織布技巧。接下來,我會在農閑的時間編織拉祜族土布,織包包,織衣服,拿去賣,增加我們的收入,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孟連縣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村民嚕咪說。
據了解,孟連縣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是一個拉祜族聚居的邊境村,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拉祜族傳統紡織技藝,家家戶戶都有自制的竹木紡車和織布機,婦女們都會紡線織布,隨著現代化邊境小康示范村的推進,為傳承拉祜族紡織技藝搭建了信息交流平臺,南主大寨組將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整理、保護和傳承工作,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良好氛圍,打造成孟連沿邊一線民族團結、文化互融、產業繁榮的睦鄰友好型示范村。(謝鑫瑩 孟連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