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記者包孟通訊員曾冰)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據介紹,本次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的44個項目中,赤壁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作為湖北省三個國家級項目之一,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趙李橋磚茶。曾冰供圖
趙李橋磚茶的前身是羊樓洞磚茶,俗稱“洞茶”。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由明代的“帽盒茶”發展演變而來,至清道光年間基本成型。趙李橋磚茶分為青磚茶和米磚茶,其制作一直延續傳統人工渥堆發酵工藝,適應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人群飲用。青磚茶沖泡后色澤青褐,香氣純正;米磚茶外形美觀“中國茶”申遺成功,“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入選人類非遺名錄,色澤烏亮,湯色紅濃,香氣純和,味道醇厚。
赤壁羊樓洞景區。曾冰供圖
2014年,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現有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唯一傳承保護單位,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川”字牌青磚茶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其中“火車頭”“牌坊”牌、“聚興順”牌米磚茶被認定為“湖北老字號”,馳名海內外。
磚茶,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赤壁人,也見證了萬里茶道上中俄友誼和中國磚茶文化的傳播。
上一篇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