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在校尉營關帝廟推出“清風明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覽”。展覽深入挖掘三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清廉文化,依托校尉營關帝廟這座文物建筑,在傳承、延續關公忠義精神和倫理道德品質的同時,揚正氣、樹風氣,用賦有山西特色的非遺資源打造廉潔文化宣傳陣地。
據悉,展覽主題為“清風明月”,由土木華章載廉德、典故風流數廉吏、梨園聲中見廉義、匠心凝萃顯廉心、紅色傳承譜廉新五部分組成,參展作品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作品200余件。這些作品充分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俗、黨史故事、歷史典籍、經典詩詞、人物傳記、家風家訓等蘊含的廉潔元素、歷史意蘊、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廉潔文化展品的創作與傳播,為全面建設清廉山西提供文化力量。
記者了解到,展覽所在的校尉營關帝廟位于太原市迎澤區,毗鄰鐘樓古街,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明代建筑,正殿內有關羽坐像;后寢宮有關羽夫婦像,其旁有十二侍女像。展覽將關公忠義精神與山西廉政文化有機結合,不斷深化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文物局協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山西西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3月17日。
(展覽圖片由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提供)來源:文旅中國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