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遙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近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舉辦2022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季”體驗活動,通過打造線上H5平臺,整合優質非遺教學資源,為用戶提供非遺課程直播、非遺課件傳習等豐富的非遺教學信息和資源,滿足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需求。
2022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季”線上H5展示平臺包含“跟著大師學非遺”和“課件”兩大板塊。
“跟著大師學非遺”板塊圍繞近期代表性傳承人開展的非遺網絡授課活動,為用戶提供授課預告和收看入口,11月22日至11月24日,每天早上9點各開設一場非遺課程直播,邀請了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潘興祥、西湖龍井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樊生華、余杭紙傘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偉學直播授課,分別講述紹興黃酒的“前世今生”、西湖龍井的炒制要點、余杭紙傘的獨特工藝,給用戶帶來更專業的課程體驗,三場直播總計觀看量達156.15萬人次,每場直播均提供回放,可反復觀看學習。
“課件”板塊集中展示全省豐富的非遺傳習課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選擇性觀看刺繡、剪紙等非遺技藝教程,足不出戶,學遍浙江非遺。
本次“傳承季”活動將持續至12月7日,將進一步豐富優質非遺教學資源,促進非遺更好融入國民素質教育,滿足全齡段的非遺學習需求,啟蒙非遺愛好者對非遺知識的了解、掌握基本非遺技藝,從而達到人人都是非遺傳承者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非遺可見度,擴大非遺影響力。
舉報/反饋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