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和“非遺文創”“非遺旅游”相關的文化產業,成為鄉村發展賦能的重要力量。為什么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成為鄉村文化建設和傳播的熱點?其內在的鮮活生命力是什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解讀非遺之于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與意義。
魏鵬舉認為,非遺之所以成為文化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熱門主題,從宏觀層面看,這與國家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這一大背景緊密相關,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們對文化熱愛程度、對文化消費需求有所提升的體現。
從非遺與人們實際生活的關系來看,魏鵬舉指出,非遺原本就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非遺,跟以文物為代表的實物類文化遺產不太一樣,它主要體現為各種技藝、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因此,非遺不是一種單獨、抽象的文化,而是生活化的文化”。
兼具生活屬性和文化符號的非遺,會對人們產生巨大吸引力,因而具備鄉村文化建設的潛力。魏鵬舉說:“在快速的現代化過程中,很多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技藝、生活方式等,可能在短時間內受到了沖擊,但這些東西實際上一直是‘活’著的。所以一旦文化環境更加優化,整個社會對文化需求提升以后,非遺內容很快就會涌現出來。”
魏鵬舉提到,各地“非遺美食”的成功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例子。“當餐飲領域競爭日趨激烈,那些有底蘊、有特色、有風格的餐飲就會嶄露頭角。非遺從某種意義上成為很多生活類行業的一種差異化競爭策略”。
文化產業的概念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文化產業“直接滿足人們具體的文化需求”,而廣義的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他舉例說,那些深受人們喜愛的非遺美食、非遺服飾等,其存在本身不只是為了滿足人們飽腹、穿戴等基本需求,而是包含了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包括審美、趣味、品牌等因素,具備較高的“符號價值”。
在鄉村,非遺文化的價值日益凸顯,并受到關注。與此同時,非遺人才隊伍亦在擴大。魏鵬舉指出,近年來,國家級和地方的非遺傳承人數量逐漸增多,而隨著非遺科普教育的深入,一些受過良好教育、勤奮能干的年輕人也熱情參與到非遺傳承的事業中來。這些都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輸送了動力和新鮮血液。
在一些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鄉村,“非遺+旅游”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模式。在非遺資源基礎上開發的文旅消費形式,該如何更好地助力鄉村發展?
“只有把文化做好了,文化產業才能真正有競爭力,實現可持續。”魏鵬舉強調,基于非遺特色發展的鄉村文化產業,必須首先在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方面下足功夫。
他說,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非遺成為日益流行的“熱潮”,而在此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工匠精神”,認真考慮如何深化非遺技藝。
在魏鵬舉看來,“非遺+旅游”的鄉村文化建設模式,要避免粗制濫造、“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必須堅持用心傳承和展現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非遺技藝,確保“優質的非遺供給”。
“輸血”,是振興鄉村文化的必要環節。魏鵬舉表示,近些年,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多元、多層次”力量的參與,對鄉村的保護和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毫無疑問,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力量。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地方,政府的推動在很多美麗鄉村的建設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鄉村鄉居環境越來越好,鄉村的‘產業功能’也在恢復,因此很多人愿意扎根鄉村。”
魏鵬舉說,包括學術團體、志愿者、藝術家群體在內的社會力量,以及市場商業的力量,都是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
他特別提到年輕人才的鍛煉和培養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文化產業其實是一種關于個人創意、創造的業態。例如非遺,很考驗個人的技藝和耐性,這是年輕人需要做的。”魏鵬舉指出,目前看這方面漸有成效,投入這一熱潮中的年輕人比例一直在增加。未來,吸引越來越多有創意、有創業能力的年輕人去鄉村發展,這一點尤為關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