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為了讓孩子們在寒假期間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學習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2025年1月15日,圓通西路社區寒假托管班開展了以“趣味醒獅,傳承非遺”為主題的醒獅制作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讓孩子們動手實踐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的醒獅文化,培養他們的藝術興趣和創造力。
活動現場,托管班老師先將所需材料分發給在場小朋友,并簡要介紹了醒獅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在春節期間所蘊含的吉祥寓意,讓孩子們了解醒獅文化,激發他們對制作的濃厚興趣。
接著,在老師示范下,社區志愿者和老師指導小朋友開始制作,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認真剪裁、折疊、粘貼,小朋友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一個個色彩鮮艷的醒獅頭誕生了,孩子們自豪地舉起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充滿成就感的笑容,整個教室充滿了喜慶的氛圍。醒獅手工制作對孩子們不僅是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是一次充滿樂趣的學習實踐經歷。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將這份美好的回憶帶回家,并繼續關注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此次醒獅手工制作活動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了孩子們的空間感知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下一步,圓通西路社區寒假托管班將繼續推出更多類似的傳統文化體驗課程,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暑假期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出“遇見非遺”社教系列活動,古琴、昆曲、皮影戲等7項特色非遺項目以講解、展演及互動體驗的形式向前來參觀的學生們普及。這個暑假,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非遺互動體驗區,孩子們系著圍裙,專注地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